.

100多年前的中国首富黄奕住的传奇人生

多年前,有一个闽南商人他的财富和地位,比现在的马云和王健林的财富加起来的都要多,他就是进入了《世界商业名人录》的糖王黄奕住。从托尼老师到印尼糖王他究竟经历了什么呢?黄玉柱小时候家里很穷,12岁跟着师傅学了一门吃饭的手艺--剃头,放在今天就叫做托尼老师,从事的是美发行业。17岁时随同乡人出海,到了新加坡,后来又到了印尼。在印尼剃发为生的时候,剃发谋生的时候,遇到了他的第1个贵人。贵人告诉他,“你干这个可以谋生,但是不会发财。你要想发财,建议你去做生意。”黄奕住说他没有钱,贵人就跟他说,你没有钱我可以借你,但是你要表决心。怎么表决心呢?贵人叫他把吃饭的家伙,就是那些剃头用的工具全给扔到海里去,绝后路表决心。当真,黄奕住为了表示自己从商的决心,将自己吃饭的家伙全给扔到海里去了。于是这位贵人借给了他5个大洋,他开始做肩挑小贩。就是每天清晨肩挑各种日用小杂货及商品走街串巷,沿街叫卖。就和我们小时候农村看到的手里摇着拨浪鼓,好像啥都有卖的肩挑小贩差不多。黄奕住采取薄利多销,以货易货的方式,迅速积累起了比普通过日子的人要多一些的财富。后来当积累到一定的资金之后,他就租了一个固定的摊位,还是售卖一些日用杂货以及土特产。有了足够的本金之后,他就开始去下乡去附近的村镇收购各种商品和特产。其中就包括蔗糖。因为在那个时候,印尼村镇种植甘蔗的非常多。后来年第1次世界大战爆发,由于战争及交通等等关系,很多做蔗糖生意的商人都在踌躇、观望。唯独黄奕住以过人的胆识,雄厚的资金,趁着价低的时候收购了大量的蔗糖。在战争期间,糖价大涨。黄奕住之前收购了蔗糖疯狂翻倍,超级加倍,人家那挣的可不是欢乐豆,而是盆满钵满的真金白银。后来受到当地势力的排挤,他毅然决然将所有的财富变卖,换成了现金回到了祖国。黄奕住到底有多有钱,有多炫富?咱来看几个数据:第一,他当时带回祖国的现金就有1亿多美金;第三,回到祖国之后,他开始进入很多行业。比如银行业、保险业等等。其中就开办了中南银行。中南银行有多么牛逼?那可是当时全国可以发行钞票的三家银行之一。另外可以发钞的银行时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。第三,当初他一口气在哦厦门建了栋别墅,其中在鼓浪屿这个如今寸土寸金的弹丸之地上。建了自己最大的一个别墅--“中国第一别墅”。这个别墅后来接待过国际领导人,包括尼克松等等。第四,当初为了给母亲祝寿。用桶装了装满了红颜色的水,里面放满了大洋。大洋放在街边路过的人都可以随喜拿走一块。后来在战争期间,他捐助了大量的财产支持抗战,也捐出了大量的钱财用于教育事业,创办了多所高校,享年78岁。阿牧回顾糖王黄奕住这传奇的一生,发现有这两点,值得我们大家好好思考:①学了一门能够谋生、饿不死的手艺--剃头发。②受到贵人指点,想发财就不能固守着能看到头的营生,必须要经商。会给人剃头,这是黄奕住能够下洋,能够离开小村子出去闯荡的最最原始的条件。反观我们现在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,一边想着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,一边又毫无特长可以挣取足够的路费、生活费。在网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话:离开现在的公司,现在的岗位,你真的是一无所有。在我国目前这个高速发展,竞争压力很大的年代,工龄长、经验足不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。公司只在意你是否廉价好用。所以说,趁年轻还有机会,还有想改变自己的冲动,赶紧练就一门“手艺”,一门能够让你离开职场,带着电脑或手机就能够不饿死自己的“手艺”,一门能够给你带来稳定还会逐渐升值的“手艺”,以帮助你在自由职业的路上越走越好。第二点说到的“想致富,要经商”,延伸到我们实际,阿牧觉得就是“想提高经济收入水平,就要借助互联网搞副业”。那具体可以搞什么样的副业呢?以阿牧比较有限的眼光看来,以下这些职业都可以成为自由职业:写作,短视频博主,摄影师,绘画,书法,会乐器等等。(每个手艺下面,都有很多分类,就不详细展开。)这些手艺,借助互联网,都可以给你带来变现,而且是能够逐渐升值的手艺。随着,你的手艺越来越精通,你的粉丝量越来越多,你的变现能力会成几何倍数的增长。在《贫穷的本质》和《富爸爸与穷爸爸》里面都有着相似的观点,那就是,穷人之所以穷,往往和他们陈旧的观念很有关系。现在的年轻人,未必都想着去看看世界,但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想自由,不需要看他人脸色的自由。你要记住,在自媒体时代,有才华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。谢谢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achildren.com/xgyy/6339.html